編者按:
新年已至,中國出版人征塵未洗,又啟新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將給出版業帶來新氣象。
改革、發展、創新、優化、布局、探索、轉型、走出去……這些出現在各大出版集團老總們口中的高頻詞匯,是他們對新一年的愿景期許,相信他們也將在新一年里躬行踐履。
時代賦予出版人挑戰與機遇,時代更賦予出版人責任與使命。讓我們共同矚望出版業的又一個黃金10年。
抓鐵有痕實現“六個突破”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譚躍
2014年,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改革創新、抓鐵有痕的作風,抓住重點項目和關鍵環節,實現“六個突破”。
一要抓住“內容創新十策”,實現內容創新突破。扎實推進資源拓展項目,積聚國內最一流的作者資源和專家資源。抓好少兒板塊的結構優化,策劃更多緊扣社會熱點、焦點、關注點的優秀選題,抓好一批重點新書,培育更多10萬冊以上的暢銷書。
二要抓住“三跨”經營,實現品牌擴張突破。研究重點品牌單位如何做響做強做大,探索品牌激活、品牌兼并、品牌連鎖、品牌營銷等具體辦法;總結分社制分公司制運營經驗,完善加大重點品牌單位的“三跨”經營和品牌擴張。
三要抓住重點板塊,實現集團化突破。進一步發揮藝術品經營、教材、進出口業務的戰略拉動作用。在積極推進集團股改上市的基礎上,推動一些優質板塊股改上市。加大重大工程推進力度,完成對有關企業的戰略重組。
四要抓住重點平臺,實現數字化突破。抓住數字資源整合,實現“1251目標”。推動“譯云”“易閱通”“工具書在線”等提高營業收入,大眾平臺要做好轉型,“音樂平臺”要盡快上線,百科平臺要正式啟動。
五要抓住“六個要點”,實現國際化突破。建好一批重點版權資源和海外譯者名錄。以“中國近代學術名著”叢書(英文版)為龍頭,打造明星產品。以數字化帶動國際化,完善走出去的考核辦法。
六要抓住主要環節,實現機制創新突破。抓住人事、收入分配制度這兩個關鍵環節的改革,建立能上能下、有序流動的人才流動機制,建立靈活有彈性的工資體系,積極穩妥探索股權激勵、協議工資、文化津貼,充分激發競爭活力。
大力推進股改上市
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李朋義
2014年,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將繼續做大做強做優教育出版、全力以赴推動股改上市、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加強內部管理、大力拓展海外市場,扎實地向“中國出版業有引導力的龍頭企業、有競爭力的現代企業、有影響力的跨國企業”邁進。
繼續做大做強做優教育出版,進一步鞏固在教育市場“國家隊”主力軍的作用和地位。推進主流基礎教育教材建設,做好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基礎教育教材,落實好“馬工程”教材修訂及編輯出版工作,切實做好“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的組織編寫工作,進一步做好國家規劃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教材、職業教育文化基礎課教材的研發工作。優化清理產品線,改造升級傳統教材,進一步加大教師教育、學前教育、對外漢語教育、繼續教育、考試、書法等用書的內容研發和質量管理力度,拓展市場份額。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力以赴推動集團公司的改革發展,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大力推進股改上市工作,使集團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在2013年6月30日之前,我們已經完成了對中國教育出版傳媒股份公司的實質性增資工作,為下一步引進戰略投資者、向證監會報送上市材料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進一步整合集團內數字資源,加快推進人教網、人教數字校園、人教電子書包、大學生在線、教師發展在線、愛課程網建設,積極探索數字出版商業模式。未來,我們要在集團層面設立數字學習機構,建立共享共建機制,形成整體合力,為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服務。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健全、完善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管理層建設,明確所有者和經營者職責,提高管理效率。
加強內部管理,優化管理架構,進一步進行資源整合,包括通過ERP系統實現集團的財務、業務一體化管理,實施大型物流基地的建設等。
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加強教學儀器和圖書出口、版權輸出等海外業務,建立國際營銷服務網絡,拓寬出版物國際市場營銷渠道,提高走出去工作水平,創新走出去模式。
聚焦改革創新轉型發展主題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柳建堯
2014年,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將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契機,以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為主題,繼續鞏固核心競爭力,努力創新競爭能力,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實現持續穩健發展,在4個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一是繼續深化企業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盡早上市,力爭成為中央出版單位上市第一股、“國家隊”第一股;加快推動中科印刷股權等持股企業的股權多元化,探索產權制度改革新思路;加快股權激勵機制的改革探索,努力構建適應出版傳媒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產權制度和體系。
二是推動出版轉型,加強科技內容資源集聚。繼續深入推進“數字科學”工程,加大資本運作和外部整合力度,加快從傳統出版商到信息服務商轉變,成為國內一流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內容集成和科技信息服務機構。
三是強化專業出版,鞏固核心競爭力。以加強中國重大科研成果出版基地、中國科技期刊出版基地、中國科技出版海外基地等3個基地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提升科技專業出版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四是積極探索新增長點。在2013年旅游、科普、影視業務初見成效的基礎上,立足科技出版,圍繞主業相關領域,積極嘗試通過合資、并購等市場化手段,加大新媒體業務開拓力度,加快出版傳媒及相關業務探索,培育新的增長點。
七大戰略推動新一輪快速發展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陳昕
新的一年,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力踐行“努力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文化脊梁”的使命追求,圍繞建設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現代出版企業的目標,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和實施七大戰略,推動集團新一輪快速發展。
我們將以業務重組為契機,通過推進內容創新戰略,加快六大圖書產品線建設,通過實施集團若干長遠出版規劃中的300個重大出版項目,打造四五十個著名品牌,不斷增強企業在內容集聚和內容創新方面的能力;大力推進資本擴張戰略,通過內生式發展和收購、兼并、發債、上市等途徑,積極拓展新的市場,做強做大集團的規模;遵循出版專業化發展的道路,按照相關相近原則,通過產業鏈延伸戰略,拓展新的業務領域,開展藝術品經營、會展、動漫形象授權、按需印刷、第三方物流等各類增值服務業務;通過信息化平臺建設戰略和數字化發展戰略,推進各類基于數字化、信息化的功能性業務平臺的建設,按照再造企業流程、優化資源配置、轉變增長方式的要求,加快推進ERP系統的實施、上線工作,進一步完善高度信息化的發行業務平臺,不斷提升現代化圖書配送物流平臺的功能,積極開展和完善辭海、英漢、漢語在線工具書編纂平臺建設,推進適合各門類、各領域出版工作要求的數字編纂平臺的開發使用進度,依托各類中小學教學實踐,全力開展數字化教材和“電子書包”建設;推動空間布局戰略,加快世紀出版園區和朵云軒藝術中心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實施進度,推進重大基本建設項目;實施走出去戰略,站在全球出版業發展的高度,積極進軍海外市場,加快香港世紀傳媒有限公司的發展,努力推進美國雙世出版公司、斯帕格出版公司和新聞出版公司在全球的業務拓展。
向集約化專業化規模化轉型
北京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鐘制憲
在新的一年里,北京出版集團將在已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在確保國有資產絕對控股的前提下,以股份制改造為抓手,以內涵發展為主、內涵和外延發展并舉,推進集團向集約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轉型。具體包括:
加強內容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繼續鞏固在主業出版上多年積累打拼的優勢,堅定專業化出版的發展道路,并與優質的內容資源擁有者、內容制作商開展多元合作,不斷創新經營模式,推出更多優秀的文化產品。
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增強發展活力。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職業經理人”等制度;進一步通過“自身造大船”的裂變方式,推動現有事業部或期刊進行公司化改革;推進集團股份制改造;通過市場化手段,加大國際國內優質出版資源整合力度等。
加強業務創新,拓展發展空間。包括在已建設完成的數字出版轉型服務平臺基礎上,加快轉化應用,推進科普多媒體平臺建設;立足《父母必讀》、《少年科學畫報》兩個刊物先行先試的已有成果,搭建全媒體發展格局,打造母嬰傳媒和少年科學多媒體傳播平臺,推廣宣傳《阿毛故事》、《漫蟲記》兩大動漫產品,積極參與“電子書包”研發等。
推動集團在更高層面上全線升級
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中南傳媒董事長龔曙光
湖南出版和中南傳媒將繼續順應行業發展趨勢,以改革創新為主題,以持續健康發展為主線,以內容提供和信息傳播服務為主責,以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文化航母為主體,推動集團在新的起點和更高層面上全線升級。
一是產融結合推進經營升級。以業已獲得的上市平臺為先手,以企業財務公司組建運營為契機,促進金融資本與文化產業有效結合,利用財務公司的金融平臺和資本杠桿功能,進一步整合金融資源,聚合人才資源,成為創意資源的整合者和文化資產的管理者。
二是紙屏結合推進傳播升級。加快紙媒與數媒融合發展,對內容資源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多介質的開發利用。繼續推進合伙人出版事務所改造,重點培育“雙效”俱佳的大型出版工程。進一步擴大《瀟湘晨報》《快樂老人報》等優勢報刊的市場份額,積極申辦老年閉路電視頻道和紅網網絡電視平臺。加速數字教育產品的市場推廣,推進湘教傳媒公司的節目策劃和團隊建設,打造國內最好的教育電視臺。
三是管端結合推進市場升級。以現有發行網絡和網點為基礎,整合營銷通路,全力做好省內市場推廣和省外市場擴張。繼續推進新華書店連鎖經營,優化賣場業態,加快物流升級和校園書店建設,強力推進電子商務。進一步打通國際銷售通道,從內容產品和數字平臺兩個方向走出去。
改革走在前列創新謀在實處
安徽出版集團董事長王亞非
安徽出版集團將遵循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規律,堅持改革走在前列,注重創新謀在實處,以文化產業的壯大推動引領出版主業做強,在多元產業中融入更多文化元素,打造閱讀欣賞、創意衍生和信息服務這3條產業線,構筑立體產業面,打造綜合性大型文化企業集團的戰略框架。
抓閱讀欣賞產業,推進文化內容的生產和開發。以擁有和購進的內容資源和版權為核心,深耕紙質圖書生產、加工、開發,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深化傳統出版;拓展新媒體電子書、互動閱讀、移動閱讀等數字出版,推進資源數字化進行再生產和再加工,擴大市場有效覆蓋,推進影視產品跨越發展,拓展旅游觀光產業。
抓創意衍生產業,推動文化創意的嫁接和運用。堅持大出版、大文化、大產業理念,深化文化創意的嫁接、推廣和應用,大力發展教育培訓產業,拓展藝術品生產經營收藏產業,形成從創意策劃到開發、生產、推廣及延伸服務一體化的新型產業鏈。以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為引擎,挖加快培訓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掘品牌開發,深耕衍生產業。
抓信息服務產業,促進文化產業的轉型和升級。跟蹤大數據、大技術發展態勢,運用科技手段,提高文化產品的創作力、表現力、傳播力和影響力,打造“時光流影”網上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加大高科技企業孵化和研發力度,探索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融合發展,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提升產業層次。創新競爭模式,推進文化、服務、貿易產業集成,開發醫療養生、養老和文化服務產業,強化版權貿易和對外文化交流,做大做強對外文化貿易和投資,形成聚合效應,壯大產業實力,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
再創浙江出版新優勢
浙江出版聯合集團董事長、總裁童健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了繼續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推動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等任務要求。我們將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全面深化浙江出版聯合集團體制機制改革,努力建設“全國重要的數字移動多媒體出版企業”,再創浙江出版新優勢。
2014年,集團將實施浙江數字出版大廈、博庫文化傳媒集團等重大工程,引領集團產業發展;按照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要求,推進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期刊總社等專業社集團化建設;以文化消費綜合體建設為抓手,推進實體書店、網上書店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發展,著力推動全省新華書店賣場轉型升級;通過探索建立股權激勵、項目入股等激勵制度,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組織形式,完善綜合考核指標體系等工作,推進集團股份制改造;發行集團實施以技術、業務、管理資源輸出的跨省戰略合作,出版單位以合作雙贏為原則,深化同民營出版機構和其他國有出版社等單位的合作機制,實現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發展;積極走出去,加大版權、圖書、電子書、數據庫、印刷加工等的出口規模,建立集團國際傳媒中心,加強海外機構建設,盡快形成海外出版產業規模。
改革創新提質增效
河北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杜金卿
在充滿希望的2014年,河北出版傳媒集團將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東風,在去年提前兩年實現銷售收入、資產總額“雙百億”戰略目標的基礎上,以“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為工作主線,進一步深化機制改革,切實加強經營管理,大力推動產業創新,全面提高經濟效益,加快推進股改上市,努力實現集團又好又快發展。
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大力實施精品出版戰略,創新精品生產工作機制,努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不斷做強冀版出版品牌;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全面推進集團產業鏈條全流程數字化再造,優質出版資源全方位數字化開發,以及重點內容產品的全媒體運營推廣,盡快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數字出版產業體系;努力擴大對外合作交流,加快在北京、上海、香港等經濟文化發展高地分支機構的建設,與當地企業進行產品、項目和資本等方面的合作,實現跨地區經營,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全力做好股改上市各項工作,推進北洋出版傳媒股份公司盡快以嶄新的面貌、出色的業績登陸資本市場;深入實施以20個重點項目為支撐、總投資200多億元的“出版產業創新工程”,探索并購重組影視動漫、網絡媒體等業務相近、資源相通的優質潛力企業,不斷增強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開創集團公司提質增效、創新發展的新局面。
延伸路徑涉入改革深水區
黑龍江出版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李久軍
新的一年,黑龍江出版集團將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實施新戰略,探索深化改革、轉型發展的新步伐。
集團將進一步涉入改革深水區,積極整合資源,優化資產布局,擴大業內外合作,探索涉入資本市場,同時大力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優化人才隊伍,調整組織架構,向更高水平的市場化、集團化發展邁進。
集團將進一步力推精品,深挖細分市場,以項目為載體,凝聚資源、激活隊伍、帶動圖書出版;以整合為引擎,尋求合力、發掘空間,應對紙媒沖擊,推動龍版書刊品牌形成規模;在此基礎上,擴大境外市場,依托在俄、韓分設機構,加快輸出教材、辭書、名著等文化產品,發揮區位優勢,建設邊疆“文化港口”。
集團將進一步延伸路徑,探索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東北網絡臺,加大投入,增強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和平臺優勢,建設立足龍江、影響全國、輻射東北亞地區的強勢網絡媒體。
此外,集團將全力打造手機報平臺,形成多板塊、廣覆蓋的移動網絡媒體,迎接4G時代到來。在傳統業務轉型方面,集團將豐富數字出版資源,探索新的數字出版模式,加快建設現代化智能物流中心、多元文化商城轉型、數字化綠色印刷基地,切實培育新的增長點和支撐點,為出版業轉型升級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梳理難題凝聚共識 探尋可持續發展
重慶出版集團董事長羅小衛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明確改革方向,增強改革動力,加快“打造百億集團,建設出版強社”步伐,積極繪制“十三五”藍圖,以開放、聯合的思路推動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將成為重慶出版集團2014年工作的主旋律。
完成事轉企只是文化體制改革的第一步。重慶出版集團在文化體制改革大潮中應運而生,是改革的力量使單一的重慶出版社迅速發展成為大型文化傳媒企業集團。目前,我們正結合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圍繞自身改革發展實際,全面系統總結重慶出版集團(社)10年來實施走出去、多元化、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經濟)三大戰略所取得的改革成就和經驗,提振全體員工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識;梳理亟待破解的深層次改革難題,增強改革動力,探尋改革攻堅和科學持續發展良策。
在出版主業方面,集團將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堅持不懈探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出版新途徑,創新文化走出去新途徑,加大新技術在傳統出版領域的應用與推廣,推動傳統出版業轉型升級;在產業經營方面,我們確立了“調結構、強管理、用政策、促聯合、抓項目、走市場”的十八字指導思想,將抓緊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快股改上市步伐;用足用活文化體制改革優惠政策,加快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打造產業集群;積極推動對外聯合重組,通過混合經濟不斷增強集團活力、壯大集團實力。